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:行测数学运算(41)
数学运算是很多考生头疼甚至完全放弃的部分。但也正是这一部分,在题目设置上有很大的区分度。所以认真备考是很有必要的。备考分为两个方面:一是对解题方法的熟悉;二是运算速度的提高。广大考生在紧张备考中必然会遇到该如何高效复习的问题,下面安徽公务员考试网(www.ahgkw.org)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及指导,广大考生可结合《安徽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》来复习,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。
1.有甲、乙、丙3种溶液,分别重416千克、334千克和229千克,现要分别装入小瓶中,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质量相同,并且无剩余。最少要装多少瓶?()
A. 42
B. 60
C. 73
D. 88
2.把一个正四面体的每个表面都分成9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,用任意颜色给这些小三角形上色,要求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颜色不同,问最多有多少个小三角形颜色相同?
A.12 B.15 C.16 D.18
3.甲乙两人计划从A地步行去B地,乙早上7∶00出发,匀速步行前往,甲因事耽搁,9∶00才出发。为了追上乙,甲决定跑步前进,跑步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2.5倍,但每跑半小时都需要休息半小时,那么甲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乙?
A. 10∶20
B. 12∶10
C. 14∶30
D. 16∶10
4.已知a>b,且c为正数,那么在下列代数式中正确的是( )
A、a>b+c
B、ac+bc
C、a>c
D、b>c
5.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,走了全程的2/5之后,离中点还有2.5公里。则甲、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?()
A.15
B.25
C.35
D.45
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解析】
1.C【解析】因为甲、乙、丙3种溶液分别重416千克、334千克、229千克。将它们化为假分数得416=256 334=154 229=209 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36,分子的最大公约数是5,所以这3个分数的最大公约数是536。则256÷536=30 154÷536=27 209÷536=16 30+27+16=73故本题选C
2.B【解析】画一下图就很明显,第一个面里面没公共边的有6个,固定好以后,其它三个面不挨边的都只能有3个,所以6+3*3=15,选B。
3.C【解析】此题答案为C。设乙每小时走的路程为1,追及距离为1×2=2。甲跑半小时休息半小时,跑步的半小时追上(2.5-1)×0.5=0.75的距离,休息的半小时又拉开了0.5。每小时甲实际可追上0.75-0.5=0.25,2=0.25×5+0.75,甲在前5个小时追上1.25的距离,最后0.75的距离正好需要花半个小时追上。一共需要5个半小时,即14∶30分追上。选择C。
4.B【解析】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,不等式符号不变,可知。A、C、D选项都没有充分的依据,所以正确答案为B。
5.B【解析】路程问题涉及距离,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,距离=速度×时间。对本题而言,全程的25处和12处相距2.5公里,这一段路占全程的1/2-2/5=1/10,则全程为2.5÷1/10=25(公里)。正确答案为B。
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:
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:行测数学运算(40)
1.有甲、乙、丙3种溶液,分别重416千克、334千克和229千克,现要分别装入小瓶中,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质量相同,并且无剩余。最少要装多少瓶?()
A. 42
B. 60
C. 73
D. 88
2.把一个正四面体的每个表面都分成9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,用任意颜色给这些小三角形上色,要求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颜色不同,问最多有多少个小三角形颜色相同?
A.12 B.15 C.16 D.18
3.甲乙两人计划从A地步行去B地,乙早上7∶00出发,匀速步行前往,甲因事耽搁,9∶00才出发。为了追上乙,甲决定跑步前进,跑步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2.5倍,但每跑半小时都需要休息半小时,那么甲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乙?
A. 10∶20
B. 12∶10
C. 14∶30
D. 16∶10
4.已知a>b,且c为正数,那么在下列代数式中正确的是( )
A、a>b+c
B、ac+bc
C、a>c
D、b>c
5.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,走了全程的2/5之后,离中点还有2.5公里。则甲、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?()
A.15
B.25
C.35
D.45
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解析】
1.C【解析】因为甲、乙、丙3种溶液分别重416千克、334千克、229千克。将它们化为假分数得416=256 334=154 229=209 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36,分子的最大公约数是5,所以这3个分数的最大公约数是536。则256÷536=30 154÷536=27 209÷536=16 30+27+16=73故本题选C
2.B【解析】画一下图就很明显,第一个面里面没公共边的有6个,固定好以后,其它三个面不挨边的都只能有3个,所以6+3*3=15,选B。
3.C【解析】此题答案为C。设乙每小时走的路程为1,追及距离为1×2=2。甲跑半小时休息半小时,跑步的半小时追上(2.5-1)×0.5=0.75的距离,休息的半小时又拉开了0.5。每小时甲实际可追上0.75-0.5=0.25,2=0.25×5+0.75,甲在前5个小时追上1.25的距离,最后0.75的距离正好需要花半个小时追上。一共需要5个半小时,即14∶30分追上。选择C。
4.B【解析】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,不等式符号不变,可知。A、C、D选项都没有充分的依据,所以正确答案为B。
5.B【解析】路程问题涉及距离,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,距离=速度×时间。对本题而言,全程的25处和12处相距2.5公里,这一段路占全程的1/2-2/5=1/10,则全程为2.5÷1/10=25(公里)。正确答案为B。
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:
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:行测数学运算(40)
点击分享此信息: